Labels

Amazing pictures (23) Attractions (15) Drama (1) Funny pictures (15) Interesting (185) Joke (1) Local (10) Travel (17) 人生哲理 (119) 健康保健 (124) 傳說 (15) 勵志 (21) 名言 (18) 圖文 (83) 幽默 (45) 感動 (82) 散文 (155) 環境保護 (2) 生活體驗 (1) 知識 (47) 笑圖 (1) 笑話 (300) 美食 (6) 音樂 (51) 食色性也 (41)

Thursday, November 14, 2013

林則徐的底 - 十無益

如果不滿足某些條件,一些有益的事情,也可能帶來無益之果!

2006年4月15日,退居後的朱鎔基走進紀念館,在林則徐銅像前駐足不語。他沒有再遊歷其它景點,心中必定湧動著不盡的波瀾 .....



清末政治家林則徐每天早晚課誦,身居要職同時精進修持。1839年9月,他在巡視澳門後,針對世風日下的時弊,以54歲的人生閱歷,寫了類似格言的十句話,俗稱「十無益」,這是林則徐的修身準則,也是他以德存世的範本。

「十無益」傳誦久遠,世間有多個版本,有的排列順序有誤,有的表述不甚準確,還有根據自己的理解而詮釋。筆者在福州市林則徐故居紀念館,有幸觀瞻林氏手書「十無益」,標注「道光庚子春日林則徐敬書」,並有林則徐陰、陽兩具印章為證,可謂比較準確的版本。林則徐在「十無益」中,對一些常被人們看作有益的行為,分別做出思辨性的界定,指出如果不滿足某種條件,一些看似有益的事情,可能帶來無益之果。用他的觀點來看,當今社會中有些人正在用真誠和執著,尋求這樣的不良後果。

「十無益」的全文是:


存心不善,風水無益;
不孝父母,奉神無益;
兄弟不和,交友無益;
行止不端,讀書無益;
心高氣傲,博學無益;
做事乖張,聰明無益;
不惜元氣,服藥無益;
時運不通,妄求無益;
妄取人財,佈施無益;
淫惡肆欲,陰隲無益。

為什麼從事「無益」之事呢?概因沒能像林則徐一樣,明辨其中是非、本末的辯證關係。

「十無益」貫穿著獨善其身的光芒,讓人深得為人處世宗旨,如沐春風之感。現實中常見這樣的例證:著述等身卻行為不端;癡迷於風水相助卻不求自身長進;近不侍父母卻遠敬神靈……這些人都在用對身外之物的追求,忽略和掩飾對自身的修養。一個依靠外在神力而幻想事業有成者,哪會有堅定的理想、信念和毅力?

白居易在讀崔子玉的《座右銘》後寫道:「無以意傲物,以遠辱於人。無以色求事,以自重其身。游與邪分歧,居與正為鄰。」就是說,不要一意孤行,傲氣淩人,這才能遠離他人的羞辱;不要用巧言令色的手段去謀事,以尊重自己的人格;交友時要遠離奸邪的人,生活要與君子為伍。他還寫道:「修外以及內,靜養和與真。」強調內外兼修,靜養使其祥和真誠,不斷尋找和挖掘自身的能動性。「妄取人財,佈施無益;淫惡肆欲,陰隲無益。」靠欺騙和掠奪他人財富,即使樂善好施也不能抵消罪孽,事後行善而多積陰德(即「陰鷙」)也枉然無益。告誡人們,不可以善小而不為,以惡小而為之。乾隆為圓明園所賦《坦坦蕩蕩》:「鑿池觀魚樂,坦坦複蕩蕩。有問如何答,魚樂魚自知……」這真是坦蕩的境界!

「十無益」還提出了對一個人的考量,必須以德為先的原則。每個社會都有特定的道德觀、價值觀和行為規範,個人的行為舉止必須符合這些觀念的要求。「作事乖張」是說為人處事不循道義、章法,施展小聰明而與眾迥異。這種行為再加上讀了一些書,以此作為投機取巧之技,那就勢必會知識越多,對社會的危害就越大。讀書是為了實現人自身的全面、自由的發展,而不是為了培養精緻的利已和投機主義者,學校傳授的內容,也不應該在此出現謬誤。

「十無益」指出人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歷程,謀事和成事相輔相成。做事要隨順因緣,不僅要知己之所能為,更要知彼之所能為否。當運勢不到,即客觀條件不足以滿足主觀要求時,妄然求取,必有所失。讓主觀願望同客觀現實統一,審時度勢,順勢而為,就是把「求」同「運」相結合,這有著深刻的現實指導意義。這使人想起了頤和園和故宮中常見的「頤」字,其中就有從容、安詳、豁然之意,一個字體現了豐富的文化傳承。

「十無益」問世已屆170多年,每一代人生存和處事的背景不同,每一個人對之的態度和方法、體驗也會迥異。比如,有時講積蓄才有力量,有時說表現自我才有價值;有時追求壯士斷腕的功效,有時講求事緩則圓。人們對「十無益」的理解也會見仁見智,但它作為留給後人的十個善意提醒,體現了做人做事的基本道德理念,也可以說是人格標誌的底線和高壓線,讓人不斷受到鞭策和警醒。位於福州市澳門路16號的林則徐紀念館,又名林文忠公祠,豐富的館藏備受人們關注。除了「十無益」外,館內還陳列著林則徐被流放新疆時,寫下的條幅「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這句話曾被多位党和國家領導人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