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職場記憶裡,大公司分工嚴密,搞金融的絕對不可能去管理電腦,寫程式的不可能搞圖畫設計。小公司就不同了,什麼樣的角色都得上台扮一圈,什麼樣的任務都得給我頂下來。美國有句俗語「Wear many hats」,就是這個意思。
我曾在一家高科技公司上班,公司規模不大,二十來人。公司沒有請清潔工,秘書每周會發一個安排表,比如誰誰這周洗咖啡杯,誰誰這周倒垃圾,諸如洗塵、清理廚房、打掃衛生間,大家輪流做。我第一天上班就撞上這種與業務不相關的雜事,感覺挺詫異。老總說,我們曾請過清潔工,打掃得不如人意,還不如自己動手,節省下來的費用,聖誕節大家出去吃一頓。
在美國,清潔工的人工費並不便宜,一周是三百到三百五十美元,一個月一千多美元,一年下來差不多一萬五千美元。你說聖誕節出去吃飯能花多少錢?三十美元一個人的自助餐,在我們這個城市已算頂級的標準。
馬克思早說了,資本的原始積累不僅有殘酷的一面,還有血腥的一面。在小公司上班,明擺著就是被老闆榨乾最後一滴汗。加班是家常便飯,周末手機也不能關,隨叫隨到。眼看著我日漸憔悴,鏡子裡的一張臉,枯萎得快趕上秋後的老茄子,在趁老闆踢掉我前,趕快找下一任東家吧!
職場沒有慈祥的東家,我在多年之後才悟出這個道理。無論是千萬產業的集團公司,還是兩三個人撐起來的小店,各有各的狠招,對員工不會心慈仁善。你算什麼呢?不過就是他請來的傭人。你給他幹活,他給你銀子。
職場最怕用情太深,有的員工對公司忠誠盡責,一心一意,外面再大的誘惑也不能把他勾引過去。轉眼十幾年過去了,心血耗盡了,體力和智力比不上朝氣蓬勃的新員工,公司不想要你了,說解雇就解雇,踢走你就像踢一塊西瓜皮。
美國的職場文化就是自由競爭,適者生存,溫情脈脈的表情和言語都是裝的,或者說是暫時的。當你走在事業的高潮,四周鮮花簇錦,春光明媚,千萬不要沾沾自喜,前輩的教訓歷歷在目,早做人生的規畫, 就算遭遇淒風苦雨,山窮水盡,也絕不灰心喪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