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州之三高:稅高、生活水準高、教育素質高是有目共睹的。許多人退休後為了前面兩項“高”而決定遷離新州,但也有許多早已把新州當作第二故鄉的人,則對新州以外的地方絲毫不感興趣不作考慮。每人的際遇、個性、經濟狀況和對生活的要求等都不同,因此難有放之四海皆準的公式;然而下面十位來自各行各業的退休(或尚未退休)者的觀點,對猶疑不定的人也許有醍醐灌頂之價值。
薛信夫(西溫莎市市長)
1969年由台灣到羅格斯大學(Rutgers University)唸書開始,薛市長就在新州扎下了根。在新州,他獲得學位,結婚成家──娶了賢慧的內助,有了一雙兒女,如今第三代孫輩也陸續報到;他從與化學有關的事業轉到社會服務性的工作──大學教職、新澤西水利資源局行政長官、西溫莎(West Windsor)市議會會員、西溫莎的三任市長。雖然仍偶爾回台灣探訪親戚朋友,但薛市長說:「我在新州住了45年,早已經把這裡當作了故鄉。」
受過科學訓練,具高度邏輯思維、客觀洞察力和系統分析力的薛市長,一條條的列舉出他不考慮遷離新州的理由:「1、子女和孫輩都在新州,親情牽掛比什麼都難捨;2、目前尚在西溫莎市長任內,責無旁貸必需繼續服務大眾;3、新州的文化藝術等活動非常豐富;4、所住的西溫莎社區位置要衝交通便利,去費城或紐約都在不到一小時的火車旅程之內;5、新州四季分明,氣候不單調也不過份,冬天不像水牛城(Buffalo)那樣難過,夏天不像亞利桑那(Arizona)那麼熱;6、60年代如果想要中國食品只有去紐約中國城,現在新州什麼都有,好的中餐廳到處都是,中國雜貨店裡中國東西應有盡有,生活條件越來越適合亞裔;7、以個人來說,新州的政治氣候比較適合我,因為此地多數是偏向主張進步改革的民主黨。」
愛好藝術,從小對哲學、歷史、繪畫等都有興趣的薛市長,在唸書時常常獨自跑到紐約、費城、和新州的博物館參觀流連,他說:「到別的地方我會很難適應。新州稅務雖然確實比別的地方高,但卻能享受到別處所缺乏的事務及環境。」
「總而言之,」薛市長下了結論:「生活品質是無法用金錢衡量的。」
章楚業(新澤西長青俱樂部創辦人暨榮譽會長)
章先生是南京大屠殺的倖存者,那慘絕人寰的酷行發生時他只有14歲。在亂世巨輪的推動下,他終生的遺憾是未曾好好受過正規大學教育;但也像那一代從災難中掙扎找到出路的人一樣,憑著不懈的努力自修、廣泛的興趣和積極誠懇的個性,得以就職並退休於台灣中央通訊社。1984年退休後遷居於新州,匆匆一轉眼就是30年。
剛到美國時僅60出頭的章先生,在華人之間非常活躍,曾為世界日報寫稿,擔任華友會刊主編、創立長青俱樂部並負責美門教會期刊;從事這些外務的同時,他還幫著帶大了三個孫子;每天像陀螺般忙裡忙外興致沖沖,結交了無數好友。年事漸高的今天,文藝方面的活動雖然稍打折扣,但仍然出席長青俱樂部和抗日史實維護會的活動。
章先生說:「我的女兒外孫和一些親戚都在台灣,而且女兒在台北林口買好了公寓,但除非在貝爾實驗室(Bell Lab.)工作的兒子和朗訊(Lucent)工作的媳婦決定離開新州,否則我是不打算搬家的。新州的交通發達,生活環境好,師資好學區好,學生單純,孩子不會交到壞朋友。再加上,我們全家都去此地教會,人的心中有主宰有神,感情就有依靠。」
曾歷盡顛沛流離的章先生嚐過艱辛滋味,因此更了解保持豁達心緒的重要:「把過去的不愉快都忘掉,每天快快樂樂的。能夠在新州這麼好的環境過安定的生活很不容易,必需好好珍惜。」
容鴻(新州抗日戰爭史實維護會創辦人及顧問)
容先生今年80多歲,他從中國到台灣,從台灣到加州(California),2000年時再從加州搬來州;他在中國還有親人和同學,因此不時回去探望。具如此的“資歷”,若要作中台和美國東西兩岸的政治、經濟、人文、地理等方面之比較分析,容先生是不作第二人想。
容先生住在蜜德薩士郡的彼斯卡特維(Piscataway,Middlesex),目前不作任何離開新州的打算。他細數新州的好處:「這裡四季分明天氣適中,不像加州白天熱晚上冷,一天就像過了四季。比起加州,新澤西沒有地震,比起佛羅里達(Florida)新州不常有颶風;對老年人來說,新州不很長的冬天不會冷得過份,夏天不太久也不會熱得受不了,人還是要順著四季過大自然的日子,整天在人工調節的溫度裡過日子不是很健康。我住的地方距離都市不遠,沒有鬧市的喧囂,但有城市的方便;這種地利也保持了人與人之間的適當距離──不那麼親熱但也不疏遠;社區裡又有老人中心,我們常去參加打太極等活動。」
至今仍然為抗日戰爭史實維護會喉舌的容先生表示,該會每年資助新州教師到中國旅行(Fellowship for Peace & Reconciliation Asia Study Tour),讓能夠影響下一代的老師去體會且見證南京大屠殺的歷史實跡,以期獲致散播種子的效果。他認為,史實會的工作非常有意義,而因為他無所求,所以做得心安理得精神愉快。話說回來,見到許多人為了追隨朋友而搬離新州,在新州有四個孩子的容先生說:「個人認為,這不是長遠之計。比如我以前回中國時,可以找到十個、八個朋友聚會吃飯聊天,去年回去時,多半都因為老病已經不能出來,所以人老了應該擴大社交圈,年老年輕的朋友都要有才對;此外,更重要的是必須保有家庭和親情,這是什麼都不能代替的。」
許忠實牧師(傳福中心主任牧師)
尚未退休的許牧師,目前住在桑莫塞郡(Somerset)。他說:「新州稅務的確太高,但是人比地方重要得多。」
許牧師的主要牽掛都在新州。除了教會尚需事奉以外,他的兩個孩子在新州上班,四個孫輩和許許多多朋友都在這裡。
自稱「一輩子都住在新州」的許牧師,在新州度過的時間比世界上任何地方都長久:「新州的天氣四季明顯,沒有大地震,沒有大颶風;華人多,中國的食品蔬菜雜貨一應俱全;三個國際大機場都距離不遠,出國也方便。」因此,雖然弟弟在台灣,他暫時不打算離開新州。
張春華(媽媽聯誼會會長)
大家都稱之為張媽媽的張春華女士住在新州35年了。在搬到新州兩年後的1992年,與一群心有大愛志同道合朋友,創立了媽媽聯誼會。1996年,聯誼會的會員更走出了各自所居停之美國社區,以助孤、助困、助學、助醫為目的,將服務範圍擴張至台灣、中國以及如海地等世界各角落。
「新州的缺點是房地產稅、營業稅、汽車保險等都比較高;而且從前這裡的冬天好像還好,最近這兩年大雪比較多,天氣非常冷,我們家長長的車道都是冰,因怕摔跤,所以我都不出門。」雖然對稅和天氣略有微辭,不過張媽媽顯然認為新州居仍然利大於弊:「新州沒地震,沒颱風,除了冬季天氣都很好;交通方便,距離紐約近;各種中西餐廳很多,買中國食物和雜貨只要幾分鐘的車程。更重要的是我兒子住在蒙蘿(Monroe),開車過來只要20分鐘。」
對居住多年的房子,她有許多留戀:「我們社區共21家人,這裡鬧中取靜,位置適中環境好;剛搬來時房子是新蓋的,所以院子裡的花草樹木都是自己親手種下的。」對一手建立的媽媽聯誼會她也義不容辭:「我們講好,如果我做不動了,聯誼會的詹益文先生可以接手,但他早聲明過,中國方面的工作他沒辦法,所以如果我不做或者離開新州,那麼聯誼會的工作就會缺掉一部份。」
張媽媽思前想後的結果是:「目前我們是不打算搬的。年紀大了要多方考慮,很多人因為稅務太高而搬家,但搬走除了省些稅金,其他好處都沒有了。」
禹貝吉(保險業者)
居住新州27年的禹女士自稱是「退而不休」,目前在國民人壽保險公司(National Life)兼職。
個性活躍外向的禹女士幾乎跑遍了全美:「我的朋友遍佈美國各地,有朋友的地方我都去過,沒朋友的地方我就參加旅行團去玩。」然而像風箏一樣,不論飛出多遠,總有一條線牽著扯著她必須回返,因在她心目中新州才是家:「不論到那裡去玩,出外旅行三個禮拜我就想回家。」
她喜歡文化活動,愛交朋友:「上了年紀,不論是有歌友、球友或麻將牌友都好,朋友非常重要,我很慶幸我的職業也讓我交了許多朋友。」雖然弟弟妹妹都在台灣,但她不考慮搬回去:「我不喜歡台灣整天吵吵鬧鬧的政治鬥爭。還是新州好,這裡有城市的便利又有鄉村的寧靜,而且靠紐約近,凡是看百老匯歌劇、參觀大都會博物館、現代藝術博物館、找熱鬧的夜生活等,不需長途跋涉,只要去紐約就都可以找到。何況,新州要山有山要水有水,但山水都是小丘和溪河,不是高聳險峻及水災不斷的窮山惡水,所以花園州是名符其實。幾年前,《金錢雜誌》和CNN選出全美十大最適於居住的城市,新州就有兩個,摩雅歷斯鎮(Moorestown)第一,漆咸(Chatham)第十;可見新州的好,是大家都認同的。」
新州早已成為禹女士難以分離的一部份,但或許,不願割捨的真正原因,是她與七年前過世的摯愛夫婿,在新州曾經有過無數畢生不能忘懷的美好回憶。
王老師(退休鋼琴教師)
王老師來自中國。剛來美國時住在費城(Philadelphia),搬到新州愛迪生(Edison)居住也已經30年了。
她對新州的環境毫無貶責之辭:「這裡的社區好、環境好,美國人、中國人、韓國人都相處得不錯。況且愛迪生華人多,買中國東西、吃中國餐館都非常方便;華人資訊像報紙、雜誌等種類不少,也都很夠水準。」
王老師的兒子每天通勤到紐約上班,兒子媳婦已經有了一雙兒女。三代同堂的愉快家庭生活,使她完全沒有理由不以新州為家。
蕭貴源(美東聯成公所現任主席及新澤西客家會會長)
在新州愛迪生執業的中醫世家第四代傳人蕭先生,1972年從台灣到達美國,在新州已經住了42年。
蕭先生說:「新州的稅是高。每個政客要競選的時候都宣佈當選要減稅,等上了台以後,一轉眼卻都開始加稅。但我認為,要有錢才能做事,比如學區要好得多花錢請好老師,要改變環境、增加社區服務等也都要花錢,偏遠地方的稅雖然便宜,可是沒有辦法得到很好的服務。很多年輕人湧進新州,一部份原因就是這裡人的素質高教育系統好,好學校容易培育出上常春藤學校的孩子。所以說,稅務高要看怎麼樣去衡量。」
至於人們搬離新州的動機,蕭先生分析:「有些人因為身體不好,在新州出門必須開車,年老了靠別人接送不方便,就想回台灣,那裡看醫生根本不要預約,隨時就可以去而且健保又便宜又好;喜歡活動的人,想去晚上八、九點才會天黑的地方,彷彿時間可以拉得比較長,不會還沒做什麼一天就過完了;喜歡溫暖的人,又希望搬到佛羅里達或拉斯維加(Las Vegas);更有些第一代的移民,讀書、工作辛苦了一輩子,難免精神疲乏,老了就想落葉歸根。」
兒子、女兒及三個孫子都住在附近的蕭先生認為,新州非常適合他。身為成立130年會員超過四千的聯成公所新任主席,他經常開車往返曼哈頓,去處理華人大大小小的棘手問題,新州方便的交通對他是個極大優點;除了許多人異口同聲所指出的四季分明、沒有許多大自然災禍等以外,他再補上:「新州海岸線長,可以讓人很方便的去海邊。」
何弗國(退休房地產經紀人)
35年前剛到美國時,何先生住在紐約,10年後他搬到新州。至今,他仍然對當初遷來新州的決定絲毫不曾後悔。
目前退休的何先生已賣掉以前在西溫莎住的大房子,換成距西溫莎和普林斯頓(Princeton)不遠,位置在南布朗士維克(South Brunswick)大小適中的連棟屋,稍減了房地產稅的負擔。
白天的生活在結伴打網球、乒乓球、高爾夫球之間,忙碌又充實;運動以外,與妻子定期約集另十對夫婦,在自家裝修完善的地下室唱卡拉OK;跟朋友組織了個藍天俱樂部,經常一起吃飯聊天;閒暇時,到普林斯頓去坐坐咖啡館、上上圖書館……
太太的母親及弟妹住得近在咫尺,可以聲息相通彼此照應。何先生跟妻子有空就去紐約探訪女兒,順便流覽她供職的博物館;然後去給在紐約格林維治村(greenwich village)、布魯克林(Brooklyn)、東村(East Village)等俱樂部唱歌的兒子捧場。
在新州能過如此逍遙寫意的退休生活,誰會願意搬走?
李振德(半退休的房地產經紀人)
薛信夫(西溫莎市市長)
1969年由台灣到羅格斯大學(Rutgers University)唸書開始,薛市長就在新州扎下了根。在新州,他獲得學位,結婚成家──娶了賢慧的內助,有了一雙兒女,如今第三代孫輩也陸續報到;他從與化學有關的事業轉到社會服務性的工作──大學教職、新澤西水利資源局行政長官、西溫莎(West Windsor)市議會會員、西溫莎的三任市長。雖然仍偶爾回台灣探訪親戚朋友,但薛市長說:「我在新州住了45年,早已經把這裡當作了故鄉。」
受過科學訓練,具高度邏輯思維、客觀洞察力和系統分析力的薛市長,一條條的列舉出他不考慮遷離新州的理由:「1、子女和孫輩都在新州,親情牽掛比什麼都難捨;2、目前尚在西溫莎市長任內,責無旁貸必需繼續服務大眾;3、新州的文化藝術等活動非常豐富;4、所住的西溫莎社區位置要衝交通便利,去費城或紐約都在不到一小時的火車旅程之內;5、新州四季分明,氣候不單調也不過份,冬天不像水牛城(Buffalo)那樣難過,夏天不像亞利桑那(Arizona)那麼熱;6、60年代如果想要中國食品只有去紐約中國城,現在新州什麼都有,好的中餐廳到處都是,中國雜貨店裡中國東西應有盡有,生活條件越來越適合亞裔;7、以個人來說,新州的政治氣候比較適合我,因為此地多數是偏向主張進步改革的民主黨。」
愛好藝術,從小對哲學、歷史、繪畫等都有興趣的薛市長,在唸書時常常獨自跑到紐約、費城、和新州的博物館參觀流連,他說:「到別的地方我會很難適應。新州稅務雖然確實比別的地方高,但卻能享受到別處所缺乏的事務及環境。」
「總而言之,」薛市長下了結論:「生活品質是無法用金錢衡量的。」
章楚業(新澤西長青俱樂部創辦人暨榮譽會長)
章先生是南京大屠殺的倖存者,那慘絕人寰的酷行發生時他只有14歲。在亂世巨輪的推動下,他終生的遺憾是未曾好好受過正規大學教育;但也像那一代從災難中掙扎找到出路的人一樣,憑著不懈的努力自修、廣泛的興趣和積極誠懇的個性,得以就職並退休於台灣中央通訊社。1984年退休後遷居於新州,匆匆一轉眼就是30年。
剛到美國時僅60出頭的章先生,在華人之間非常活躍,曾為世界日報寫稿,擔任華友會刊主編、創立長青俱樂部並負責美門教會期刊;從事這些外務的同時,他還幫著帶大了三個孫子;每天像陀螺般忙裡忙外興致沖沖,結交了無數好友。年事漸高的今天,文藝方面的活動雖然稍打折扣,但仍然出席長青俱樂部和抗日史實維護會的活動。
章先生說:「我的女兒外孫和一些親戚都在台灣,而且女兒在台北林口買好了公寓,但除非在貝爾實驗室(Bell Lab.)工作的兒子和朗訊(Lucent)工作的媳婦決定離開新州,否則我是不打算搬家的。新州的交通發達,生活環境好,師資好學區好,學生單純,孩子不會交到壞朋友。再加上,我們全家都去此地教會,人的心中有主宰有神,感情就有依靠。」
曾歷盡顛沛流離的章先生嚐過艱辛滋味,因此更了解保持豁達心緒的重要:「把過去的不愉快都忘掉,每天快快樂樂的。能夠在新州這麼好的環境過安定的生活很不容易,必需好好珍惜。」
容鴻(新州抗日戰爭史實維護會創辦人及顧問)
容先生今年80多歲,他從中國到台灣,從台灣到加州(California),2000年時再從加州搬來州;他在中國還有親人和同學,因此不時回去探望。具如此的“資歷”,若要作中台和美國東西兩岸的政治、經濟、人文、地理等方面之比較分析,容先生是不作第二人想。
容先生住在蜜德薩士郡的彼斯卡特維(Piscataway,Middlesex),目前不作任何離開新州的打算。他細數新州的好處:「這裡四季分明天氣適中,不像加州白天熱晚上冷,一天就像過了四季。比起加州,新澤西沒有地震,比起佛羅里達(Florida)新州不常有颶風;對老年人來說,新州不很長的冬天不會冷得過份,夏天不太久也不會熱得受不了,人還是要順著四季過大自然的日子,整天在人工調節的溫度裡過日子不是很健康。我住的地方距離都市不遠,沒有鬧市的喧囂,但有城市的方便;這種地利也保持了人與人之間的適當距離──不那麼親熱但也不疏遠;社區裡又有老人中心,我們常去參加打太極等活動。」
至今仍然為抗日戰爭史實維護會喉舌的容先生表示,該會每年資助新州教師到中國旅行(Fellowship for Peace & Reconciliation Asia Study Tour),讓能夠影響下一代的老師去體會且見證南京大屠殺的歷史實跡,以期獲致散播種子的效果。他認為,史實會的工作非常有意義,而因為他無所求,所以做得心安理得精神愉快。話說回來,見到許多人為了追隨朋友而搬離新州,在新州有四個孩子的容先生說:「個人認為,這不是長遠之計。比如我以前回中國時,可以找到十個、八個朋友聚會吃飯聊天,去年回去時,多半都因為老病已經不能出來,所以人老了應該擴大社交圈,年老年輕的朋友都要有才對;此外,更重要的是必須保有家庭和親情,這是什麼都不能代替的。」
許忠實牧師(傳福中心主任牧師)
尚未退休的許牧師,目前住在桑莫塞郡(Somerset)。他說:「新州稅務的確太高,但是人比地方重要得多。」
許牧師的主要牽掛都在新州。除了教會尚需事奉以外,他的兩個孩子在新州上班,四個孫輩和許許多多朋友都在這裡。
自稱「一輩子都住在新州」的許牧師,在新州度過的時間比世界上任何地方都長久:「新州的天氣四季明顯,沒有大地震,沒有大颶風;華人多,中國的食品蔬菜雜貨一應俱全;三個國際大機場都距離不遠,出國也方便。」因此,雖然弟弟在台灣,他暫時不打算離開新州。
張春華(媽媽聯誼會會長)
大家都稱之為張媽媽的張春華女士住在新州35年了。在搬到新州兩年後的1992年,與一群心有大愛志同道合朋友,創立了媽媽聯誼會。1996年,聯誼會的會員更走出了各自所居停之美國社區,以助孤、助困、助學、助醫為目的,將服務範圍擴張至台灣、中國以及如海地等世界各角落。
「新州的缺點是房地產稅、營業稅、汽車保險等都比較高;而且從前這裡的冬天好像還好,最近這兩年大雪比較多,天氣非常冷,我們家長長的車道都是冰,因怕摔跤,所以我都不出門。」雖然對稅和天氣略有微辭,不過張媽媽顯然認為新州居仍然利大於弊:「新州沒地震,沒颱風,除了冬季天氣都很好;交通方便,距離紐約近;各種中西餐廳很多,買中國食物和雜貨只要幾分鐘的車程。更重要的是我兒子住在蒙蘿(Monroe),開車過來只要20分鐘。」
對居住多年的房子,她有許多留戀:「我們社區共21家人,這裡鬧中取靜,位置適中環境好;剛搬來時房子是新蓋的,所以院子裡的花草樹木都是自己親手種下的。」對一手建立的媽媽聯誼會她也義不容辭:「我們講好,如果我做不動了,聯誼會的詹益文先生可以接手,但他早聲明過,中國方面的工作他沒辦法,所以如果我不做或者離開新州,那麼聯誼會的工作就會缺掉一部份。」
張媽媽思前想後的結果是:「目前我們是不打算搬的。年紀大了要多方考慮,很多人因為稅務太高而搬家,但搬走除了省些稅金,其他好處都沒有了。」
禹貝吉(保險業者)
居住新州27年的禹女士自稱是「退而不休」,目前在國民人壽保險公司(National Life)兼職。
個性活躍外向的禹女士幾乎跑遍了全美:「我的朋友遍佈美國各地,有朋友的地方我都去過,沒朋友的地方我就參加旅行團去玩。」然而像風箏一樣,不論飛出多遠,總有一條線牽著扯著她必須回返,因在她心目中新州才是家:「不論到那裡去玩,出外旅行三個禮拜我就想回家。」
她喜歡文化活動,愛交朋友:「上了年紀,不論是有歌友、球友或麻將牌友都好,朋友非常重要,我很慶幸我的職業也讓我交了許多朋友。」雖然弟弟妹妹都在台灣,但她不考慮搬回去:「我不喜歡台灣整天吵吵鬧鬧的政治鬥爭。還是新州好,這裡有城市的便利又有鄉村的寧靜,而且靠紐約近,凡是看百老匯歌劇、參觀大都會博物館、現代藝術博物館、找熱鬧的夜生活等,不需長途跋涉,只要去紐約就都可以找到。何況,新州要山有山要水有水,但山水都是小丘和溪河,不是高聳險峻及水災不斷的窮山惡水,所以花園州是名符其實。幾年前,《金錢雜誌》和CNN選出全美十大最適於居住的城市,新州就有兩個,摩雅歷斯鎮(Moorestown)第一,漆咸(Chatham)第十;可見新州的好,是大家都認同的。」
新州早已成為禹女士難以分離的一部份,但或許,不願割捨的真正原因,是她與七年前過世的摯愛夫婿,在新州曾經有過無數畢生不能忘懷的美好回憶。
王老師(退休鋼琴教師)
王老師來自中國。剛來美國時住在費城(Philadelphia),搬到新州愛迪生(Edison)居住也已經30年了。
她對新州的環境毫無貶責之辭:「這裡的社區好、環境好,美國人、中國人、韓國人都相處得不錯。況且愛迪生華人多,買中國東西、吃中國餐館都非常方便;華人資訊像報紙、雜誌等種類不少,也都很夠水準。」
王老師的兒子每天通勤到紐約上班,兒子媳婦已經有了一雙兒女。三代同堂的愉快家庭生活,使她完全沒有理由不以新州為家。
蕭貴源(美東聯成公所現任主席及新澤西客家會會長)
在新州愛迪生執業的中醫世家第四代傳人蕭先生,1972年從台灣到達美國,在新州已經住了42年。
蕭先生說:「新州的稅是高。每個政客要競選的時候都宣佈當選要減稅,等上了台以後,一轉眼卻都開始加稅。但我認為,要有錢才能做事,比如學區要好得多花錢請好老師,要改變環境、增加社區服務等也都要花錢,偏遠地方的稅雖然便宜,可是沒有辦法得到很好的服務。很多年輕人湧進新州,一部份原因就是這裡人的素質高教育系統好,好學校容易培育出上常春藤學校的孩子。所以說,稅務高要看怎麼樣去衡量。」
至於人們搬離新州的動機,蕭先生分析:「有些人因為身體不好,在新州出門必須開車,年老了靠別人接送不方便,就想回台灣,那裡看醫生根本不要預約,隨時就可以去而且健保又便宜又好;喜歡活動的人,想去晚上八、九點才會天黑的地方,彷彿時間可以拉得比較長,不會還沒做什麼一天就過完了;喜歡溫暖的人,又希望搬到佛羅里達或拉斯維加(Las Vegas);更有些第一代的移民,讀書、工作辛苦了一輩子,難免精神疲乏,老了就想落葉歸根。」
兒子、女兒及三個孫子都住在附近的蕭先生認為,新州非常適合他。身為成立130年會員超過四千的聯成公所新任主席,他經常開車往返曼哈頓,去處理華人大大小小的棘手問題,新州方便的交通對他是個極大優點;除了許多人異口同聲所指出的四季分明、沒有許多大自然災禍等以外,他再補上:「新州海岸線長,可以讓人很方便的去海邊。」
何弗國(退休房地產經紀人)
35年前剛到美國時,何先生住在紐約,10年後他搬到新州。至今,他仍然對當初遷來新州的決定絲毫不曾後悔。
目前退休的何先生已賣掉以前在西溫莎住的大房子,換成距西溫莎和普林斯頓(Princeton)不遠,位置在南布朗士維克(South Brunswick)大小適中的連棟屋,稍減了房地產稅的負擔。
白天的生活在結伴打網球、乒乓球、高爾夫球之間,忙碌又充實;運動以外,與妻子定期約集另十對夫婦,在自家裝修完善的地下室唱卡拉OK;跟朋友組織了個藍天俱樂部,經常一起吃飯聊天;閒暇時,到普林斯頓去坐坐咖啡館、上上圖書館……
太太的母親及弟妹住得近在咫尺,可以聲息相通彼此照應。何先生跟妻子有空就去紐約探訪女兒,順便流覽她供職的博物館;然後去給在紐約格林維治村(greenwich village)、布魯克林(Brooklyn)、東村(East Village)等俱樂部唱歌的兒子捧場。
在新州能過如此逍遙寫意的退休生活,誰會願意搬走?
李振德(半退休的房地產經紀人)
最近,李女士有一件特別值得驕傲的事,她在紐約交際舞比賽(City Dance Sport)中得了冠軍。這項榮譽對喜歡跳舞喜歡運動的李女士,無異是極大的背書和鼓勵。曾經是台灣亞東籃球隊隊員的她說:「任何體育活動我幾乎都喜歡,像騎腳踏車、打高爾夫球、划獨木舟、做瑜伽、打乒乓等。」
在許多事情上或許持著大而化之態度的李女士,對未來並非沒有打算:「我們當初因為有三個小孩,家裡人口多,所以買的屋子比較大;現在小孩離開家,這麼大的屋子就我們兩人住,況且房貸快付完了,所以我做好了搬家的心理準備;新州不但房地產稅高,還有遺產稅,遷離稅(Exit Tax)等的考慮,不早作決定是很不好的。」基於這個原因,李女士於五年前,在稅務情況較理想的佛羅里達州買了一個共管公寓。
然而,在新州住了36年,個性直爽的李女士交了無數朋友:「如果搬走的話,很多朋友就難見面了。另一方面,從貝爾實驗室退休的先生,退休後又到一所天主教高中當老師教中、英文,他在新州住得舒服,所以不肯走。」
李女士的女兒住新州北部,兩個兒子在西雅圖(Seattle);分散於美國東、西兩岸的子女,與父母的關係非常親近緊密,在生日或特別節日時,體貼孝順的兒女會聯手出資帶領著父母,去百慕達等地旅行作為慶祝。目前,住在新州至少還靠近女兒,家人算是「分散於兩州」,若搬去佛羅里達,豈不是「分散三州」了。
因此敏銳熱情、感性極強的李女士說:「也許我們會賣掉現住的房子,在新州換租個比較小的,冬天再去佛羅里達……財務策劃師可以理性的為你作各式各樣計劃和建議,但真正能做決定的,還是你自己。」
在許多事情上或許持著大而化之態度的李女士,對未來並非沒有打算:「我們當初因為有三個小孩,家裡人口多,所以買的屋子比較大;現在小孩離開家,這麼大的屋子就我們兩人住,況且房貸快付完了,所以我做好了搬家的心理準備;新州不但房地產稅高,還有遺產稅,遷離稅(Exit Tax)等的考慮,不早作決定是很不好的。」基於這個原因,李女士於五年前,在稅務情況較理想的佛羅里達州買了一個共管公寓。
然而,在新州住了36年,個性直爽的李女士交了無數朋友:「如果搬走的話,很多朋友就難見面了。另一方面,從貝爾實驗室退休的先生,退休後又到一所天主教高中當老師教中、英文,他在新州住得舒服,所以不肯走。」
李女士的女兒住新州北部,兩個兒子在西雅圖(Seattle);分散於美國東、西兩岸的子女,與父母的關係非常親近緊密,在生日或特別節日時,體貼孝順的兒女會聯手出資帶領著父母,去百慕達等地旅行作為慶祝。目前,住在新州至少還靠近女兒,家人算是「分散於兩州」,若搬去佛羅里達,豈不是「分散三州」了。
因此敏銳熱情、感性極強的李女士說:「也許我們會賣掉現住的房子,在新州換租個比較小的,冬天再去佛羅里達……財務策劃師可以理性的為你作各式各樣計劃和建議,但真正能做決定的,還是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