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些大師,他們在學問上廣采博納,博大精深,學究天人,但在學歷上,卻只有很低的認證。
國學大師陳寅恪,曾留學美、日、德、法、瑞等國,精通梵文、西藏文、巴厘文、英文、法文、德文,主治魏晉南北朝隋唐史、佛經之比較研究。陳寅恪先生的正規學歷是吳凇復旦公學畢業,那時的復旦公學還不能算作正規大學,也不授予學位。陳先生自己認為,該校相當於高中程度。1925年,陳寅恪留學歸國後就任于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成為清華國學院四大導師(王國維、梁啟超、陳寅恪、趙元任)之一,被譽為“教授的教授”。
據記載,陳先生的侄子陳封雄曾問他:“您在國外留學十幾年,為什麼沒有得個博士學位?”陳先生回答:“考博士並不難,但兩三年內被一個專題束縛住,就沒有時間學其他知識了。只要能學到知識,有無學位並不重要。”
錢穆被稱為中國當代最後的大儒,然而這個大師連中學都沒有畢業。錢穆父親去世時,他才十二歲,父親這一走,錢家立時陷入了困頓。因此,在他和長兄雙雙考入常州府中學堂不久,錢穆就輟學在家,後又到一間小學任教,開始了長達十年的鄉村教育生涯。其間錢穆以面壁之功專治儒學和史學,終於因學術著作《論語文解》獲得了上海聖約翰大學教授錢基博的賞識,將他推薦到無錫省立第三師範任教。之後,他接連接到了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師範大學的聘書,這個連中學都沒有畢業的無錫小子同時在北京三所最負盛名的大學執教,一時名動京師。
劉半農因為其過人的才情和勤奮被世人稱為“江陰才子”“文壇魁首”。他和錢穆一樣,中學時在常州府學堂學習,但出於對保守教育體制的失望,劉半農在快要畢業前一年選擇了退學,拿了一張肄業證,隻身闖蕩上海灘。這可是一個驚世駭俗的舉動,可在窮困潦倒之際,他突然間接到北京大學的聘書,被正式聘請為北京大學預科國文教授。
梁漱溟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但最令人津津樂道的是,他到北京大學教授印度哲學的時候,還只是一個中學畢業生的身份。
我國近代文學巨匠沈從文先生的學歷只是小學,可他創作發表了《邊城》《長河》《湘西散記》《沈從文小說選集》《沈從文散文集》等五十多部文學著作和《唐宋銅鏡》《戰國漆器》等6部文物論著。他還先後在武漢大學、青島大學、西南聯合大學、北京大學任教講學,並進入諾貝爾文學獎的終審名單。
1930年的一天,清華大學數學系主任熊慶來坐在辦公室裏看一本《科學》雜誌。看著看著,不禁拍案叫絕:“這個華羅庚是哪國留學生?”周圍的人搖搖頭。“他是在哪個大學教書的?”人們面面相覷。最後還是一位江蘇籍的教員想了好一會兒,才慢吞吞地說:“我弟弟有個同鄉叫華羅庚,他哪里教過什麼大學啊! 他只念過初中,聽說是一個雜貨店的店員。”熊慶來驚奇不已,一個初中畢業的人能寫出這樣高深的數學論文,必是奇才。他當即作出決定,將華羅庚請到清華大學來。從此,華羅庚就成為清華大學數學系助理員。
著名文學家、翻譯家金克木先生一生只拿過小學文憑,少年時,在安徽壽縣第一小學畢業後,讀了一年中學,便因家道敗落而不得不輟學。為了支撐家庭,他16歲至18歲,靠人介紹,在家鄉教小學,養活自己和母親。1935年,經友人介紹,終於在北京大學圖書館謀得了一個職員的位置,他利用一切機會博覽群書,廣為拜師,勤奮自學,終成一代大師。
在書畫、古典文獻、文物鑒定方面堪稱大師的啟功先生,給自己撰寫的墓誌銘開篇便寫:“中學生,副教授……”是的,不用懷疑,他中學沒有畢業,就開始了職業生涯。
畫壇巨擘齊白石沒有上過一天學,自然沒有學歷。魯迅先生也僅僅是中專學歷,巴金是成都外國語學校肄業生,但這並不妨礙他們成為一代大師。
文憑不代表水平,學歷不證明能力。我們不會因為大師的學歷低,而懷疑他們在學術上的造詣。大師的大,是學問及人格上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