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研究生院協會”告訴你十件你不會知道的事情。
1.“你看到的將是空蕩蕩的教室。”
為了躲避經濟衰退,很多人都去上研究生院,但隨著經濟形勢的改善,入學者數量已在下降。據倡導研究生項目的全國性組織“研究生院協會”(Council of Graduate Schools)的最近數據,2011年秋季入學的全國碩士生、博士生新生數量較上年下降1.7%。(協會數據沒有包含法學院和兩年全日制MBA項目的申請人數,實際上這兩者也在下降。去年醫學院申請人數略有上升。)
這是新生入學量連續第二年下降。之前從2003年開始,入學量每年都在上升。雖然在美國,擁有高學歷者總體上比一般人賺得多、失業概率也較小,但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在懷疑,為了獲得這些優勢而付出那麼多的前期成本、背上越來越多的債務是否值得。
2010年,公立大學入學數量明顯下降。但2011年則不同,這一年是私立非營利大學入學數量降幅最大。專業方面,2011年降幅最大的是教育、藝術和人文類。報告顯示,衛生、數學和電腦科學的入學數量仍有上升。
對一些小眾化的研究生院來説,入學數量的顯著下降有可能威脅到它們項目的未來。今年7月,雷鳥商學院(Thunderbird School of Global Management)為了夯實財力,達成了一筆將其校園賣給一家營利性大學運營機構的交易。據院長拉裏·彭利(Larry Penley)説,過去好幾年中雷鳥商學院兩年全日制MBA的申請人數一直在下降,與行業趨勢一致。他説:“如果我們繼續保留現有項目,雷鳥就活不下去了。”
2. “但你要入學的話,還得跟整個世界競爭。”
在美國人的研究生入學數量下降之際,留學生正在填補空缺。據研究生院協會數據,2011年臨時居民(即專為攻讀學位而在美國居住的人)新生入學數量較上年增長7.8%,美國公民及永久居民入學數量下降2.3%。事實上臨時居民佔2011年全部研究生新生數量的17%,高於2010年15.8%的比例。
外國學生主要是讀理工科專業。2011年秋季他們佔工科研究生的45.5%,佔數學及電腦科學研究生的42.4%,佔物理及地球科學學生數量的31.9%。相比之下,他們只佔教育類專業研究生的3.3%,公共管理類的4%,衛生科學類的5.5%。
甚至留學生入學數量似乎也在趨緩。據研究生院協會會長德布拉·斯圖爾特(Debra Stewart)説,初步數據顯示,2013年秋季準留學生申請美國研究生院的數量僅增1%,遠低於平時9%到11%的增幅。
3. “做好交更多學費的準備吧。”
經濟形勢的改善或許是人們上研究生院興趣下降的原因之一:當求職者找到工作的時候,他們追求更高學位的可能性便會降低。但一些助學金專家説,導致申請人數降低的真正原因,其實是高昂的入學成本。專家説,政府削減預算加上聯邦貸款計劃改革,減少了學生能夠獲得的助學金數額,導致讀研究生的成本變得更高。
今年聯邦政府削減預算,導致助研獎學金的經費來源減少。(助研獎學金(research assistantship)為學生付學費,作為他們在研究項目中的工作報酬。)而隨著各州削減公立大學經費支援,某些公立學校進一步減少了助研獎學金。斯圖爾特説:“總之它們無法提供跟過去一樣的助學金。”除此以外,國會去年通過的一項法律結束了上研究生院的貸款補貼;再加上今年8月份敲定的立法將助學貸款利率同政府借款利率掛鉤,研究生貸款的成本將高於本科生貸款。
有些研究生院找到了創造性的辦法來幫助學生應對成本上漲問題。比如,因為州政府削減預算,密歇根理工大學(Michigan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研究生獲得的助學金減少了,但據研究生院副教務長兼院長傑奎琳·亨通(Jacqueline Huntoon)説,該校最近開始通過一個之前僅面向本科生的計劃,向研究生發放1,000美元(約合人民幣6,130元)的撥款幫他們湊學費。
4. “我們的資源正在萎縮。”
就在研究生不得不付出更多金錢之際,很多預算金額及入學人數都在下降的大學降低了服務品質。州政府和聯邦政府的預算削減迫使部分研究生院擴大班級規模、更多地依靠兼職教授。雖然沒有專門針對研究生項目的可靠數據,但美國大學教授協會(American Association of University Professors)編制的數據表明,2011年大學教師裏面,有70%的人屬於兼職或沒有獲得終身教職,高於2001年的64%、1995年的58%。1975年,只有45%的老師屬於兼職或非終身全職。一些學校正在削減非終身教授的教時——伴隨著入學人數的下降,很多法學院都出現了這樣的趨勢。
很多兼職教授都在他們授課的行業裏面活躍工作,這可能有利於學生。但一些學生對那些擁有兼職項目的教授提出了抱怨。29歲的托尼婭·拉普利(Tonya Rapley)正在攻讀紐約市立大學(City University of New York)旗下布魯克林學院(Brooklyn College)城市政策與事務碩士學位。她説,該校提供的課程減少了,而大部分教她專業課的教授都是兼職,使她更難找到一位終身教授來指導其畢業論文。拉普利説:“對於我們的職業道路和學術成長,他們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布魯克林學院發言人凱莎-蓋伊·安德森(Keisha-Gaye Anderson)説,該校將聘請更多全職教師。研究生院學會説,州政府和聯邦政府削減預算影響的主要是助學金。
5. “想讀研究生,僅有績點是不夠的。”
招考專家説,有些考分出眾、拿清一色A的研究生院申請者可能會失望地發現他們並非十拿九穩。講述MBA錄取流程的《MBA的現實》(The M.B.A. Reality Check)一書的作者伊凡·弗斯特(Evan Forster)説,學校肯定是想看到拔尖的成績,但很多學校也希望看到申請人在相關領域有幾年的經驗,做過一些有意義的志願者工作。他説:“你無法擁有世界上所有的好成績,但如果你不從更大的方面下定決心成為一個領導者,不為社區做些事情,那麼你就不是好學校需要錄取的人。”
比如在哈佛大學(Harvard)肯尼迪政治學院(John F. Kennedy School of Government),招生部就勸告公共行政管理與國際開發碩士學位的申請人至少擁有兩到三年的國際開發專業經驗,最好是在發展中國家。負責學位項目和學生事務的高級副院長梅洛迪·傑克遜(Melodie Jackson)説:“它會使討論變得更加豐富。”傑克遜還説,擁有一些工作經驗也能“證明投身該領域的決心”。弗斯特説,在某些情況下,暑期實習或近期參與的社區服務項目可能足以幫助你脫潁而出。
紐約市立大學就業服務辦公室主任珍妮弗·弗朗(Jennifer Furlong)説,考慮攻讀碩士學位的人們應該在取得學士學位之後拿出一兩年的時間去獲取工作經驗,如果沒有任何專業經驗的話就更應如此。她説:“這樣做可以幫你弄清楚自己想讀哪個方向。”弗朗説,在校期間保持專業領域的人脈,也可以幫助增加學生在學業結束時找到工作的機會。
6. “我們在注意你的腰圍。”
除了索取漂亮的推薦信、撰寫深刻的申請文章並取得助學金以外,想讀研究生的人們可能還需要在他們要做的事情裏面再加上一項:減肥。據《肥胖》(Obesity)雜誌5月份刊登的一篇論文,超重的研究生院申請人相比更瘦的申請人拿到的錄取通知書更少。鮑靈格林州立大學(Bowling Green State University)臨床心理學博士生雅各布·布爾邁斯特(Jacob Burmeister)和另外幾位研究人員分析了97名申請人申請研究生院的情況,發現體重指數更高且被叫去當面面試的申請者的錄取比率,要低於體重更輕且去參加了面試的申請者,也低於體重指數更高、不需要參加面試的申請者。布爾邁斯特説,被研究的申請者資歷相當,推薦信都一樣正面。
研究人員指出,有些體重更重的申請者因為擔心考官有偏見,在面試中的表現可能比不上通過電話接受訪問的表現。研究生院協會會長斯圖爾特説,雖然大學“並非完美”,但大多數學校都還是有志於對申請者進行公平的評估。
7. “我們是二流學校,可能會影響你的職業生涯,以及你的薪水。”
薪酬數據編制網站PayScale.com首席經濟學家凱蒂·巴爾達羅(Katie Bardaro)説:“學校名字很重要。”事實上據巴爾達羅説,一流學校畢業生的薪水可能會比其他人高出一大截,這在攻讀MBA和法學學位的人們當中體現得尤為明顯。PayScale的數據顯示,賓夕法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沃頓商學院(Wharton School)MBA畢業生畢業兩年之後的中位數年薪為12.5萬美元(約合人民幣76.6萬元),畢業10年後增加到16.7萬美元(約合人民幣102萬元)。名氣相對較弱的麻省大學波士頓校區(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Boston Campus)的MBA畢業生在離校兩年之後的中位數年薪為62,300美元(約合人民幣38.2萬元),離校10年時增加到75,400美元(約合人民幣46.2萬元)。麻省大學沒有回應置評請求。
巴爾達羅説,如果不想上、進不了或負擔不起名牌大學,那麼就應該尋找擁有業內知名校友的研究生院。巴爾達羅説,這樣的校友可以給一所不一定屬於常青藤的學校帶來名望。她説,如果所學項目在把學生送到某個行業這一點上成績一直不錯,那麼它也可以提高學生找到高薪工作的機會。
8. “不是人人都完成了學業。”
在將數年的時間和數萬、甚至數十萬美元的金錢投入研究生教育之後,很多學生沒拿到學位就退學了,且數量多得驚人。研究生院協會的調查發現,完成學業之前離開的博士生佔40%到50%。對很多人來説,最大的障礙在於讀完博士需要投入的時間:有時長達10年甚至更久。五年內讀完的學生不到23%,七年內讀完的只佔46%。
大學專家説,學生在完成學業之前退學會形成一種雙輸的局面。研究生院協會副會長鮑伯·索厄爾(Bob Sowell)説,大部分學生都拿到了撥款,用於付博士教育頭幾年的學費,所以如果他們不完成研究項目或拿到學位,就有可能給學校造成財務損失。而學生也損失了他們投入的時間和金錢。索厄爾兼任“讀完博士項目”(Ph.D. Completion Project)的主任,該項目收集博士畢業率數據,為研究生院提供如何幫助學生完成學業的諮詢。
索厄爾説,一些學生提前離開是因為他們找到了收入豐厚、難以拒絕的工作機會,這在學習電腦科學的學生當中特別多。但更多的時候是學生被所需精力和時間壓得喘不過氣來,或者是對所學項目的側重點不滿意。研究生院正在通過為新學生配備導師、更密切地跟蹤學生進度、舉行寫作班等辦法來提高畢業率。它們還鼓勵準學生與就讀學生和教授交流,確保他們正在考慮的項目適合自己。
9. “給你們找工作不是我們的工作。”
在數年沒有工作、也沒有工資之後,很多研究生一畢業就急著回到職場。但重回職場的過程不一定有那麼簡單。賓夕法尼亞大學就業顧問朱莉·米勒·維克(Julie Miller Vick)説:“以為上了好學校就等於會找到好工作,從來就不是一個好想法。”
只關注課業也不是一個好想法。維克説,由於太注重作業和研究,有些學生不再維護專業領域內的人脈,使他們在畢業之後更難找到工作。另一些希望換職業的人或許缺乏僱主希望看到的經驗。紐約市立大學的弗朗説,屬於這種處境的人應當心甘情願地從實習崗位或入門級崗位做起,哪怕工資和級別都低於之前的工作。巴爾達羅説,更糟糕的則是一些學生在花了那麼多年時間成為領域內的專家之後,畢業時可能覺得自己已經局限于某一個工作機會非常少的領域。
就業專家説,無需多言,學生在讀研究生期間學到的技能常常可以適用於其他工作,而不管所學專業是多麼狹窄。而且希望招到高學歷人士的僱主數量最近也已增加,據全美高校與僱主協會(National Association of Colleges and Employers)數據,今年60%以上的僱主表示他們期待招到擁有碩士學位的人才,高於去年53%的比例。研究生應當想想他們在讀書期間學到的、今後可以向僱主推銷的技能,比如做報告或寫好文章的能力。維克説,學生還應充分利用學校的就業中心和校友人脈。
10.“……而且我們偽造學生的就業數據。”
研究生院申請者在決定上哪所學校的時候,都被鼓勵考慮某個研究生項目的就業成績。但大學專家説,可靠數據或許很難獲取。並非所有學校都調查校友了解他們有沒有工作。巴爾達羅説,做這種調查的學校可能也不會坦白受調查學生當中有工作的佔多少比例。另外批評者説,很少有學校透露學生對他們找到的工作有多滿意。諮詢公司MBA Exchange創始人丹·鮑爾(Dan Bauer)説,這種數據可能很有意義,因為雖然一所大學或許會表示某個比例的畢業生在離校之後找到了工作,但這並不一定意味著這些人找到了“夢寐以求的工作”。
巴爾達羅説,學生應儘量了解這些調查所用的方法。她還説,他們還應該注意校友的偏見。她説,拿出時間來回復就業調查的校友往往是在自己領域找到工作、且喜歡所學項目的人。她説,仍在尋找更好工作的人可能不想把自己的艱難處境告訴別人。另一方面,不喜歡所學項目但仍較為成功的畢業生因為擔心被勸捐款,可能也不會回復調查。研究生院協會會長斯圖爾特在一封電子郵件裏説,雖然越來越多的學校都在採集就業數據,但“州政府大幅削減預算”使學校很難拿出做這件事所需要的時間和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