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bels

Amazing pictures (23) Attractions (15) Drama (1) Funny pictures (15) Interesting (185) Joke (1) Local (10) Travel (17) 人生哲理 (119) 健康保健 (124) 傳說 (15) 勵志 (21) 名言 (18) 圖文 (83) 幽默 (45) 感動 (82) 散文 (155) 環境保護 (2) 生活體驗 (1) 知識 (47) 笑圖 (1) 笑話 (300) 美食 (6) 音樂 (51) 食色性也 (41)

Thursday, January 16, 2014

你不可忽視的腦中風前兆

· 作者:田紀慈


衛生署公布,民國91年度國人十大死因中,腦血管疾病排名第二,一年奪走1萬5千多人性命,僅次於所有惡性腫瘤的總合。如果以個別惡性腦瘤來比較,腦中風的致死率遠高於任何單一種類的惡性腫瘤。

一次解答跟中風有關的所有疑問 !《搶救中風》


35歲以上的成人,每年約有3萬人發生第一次中風,導致死亡或殘疾。其中有十分之一的人一年內會發生第二次,殘障程度會比第一次嚴重,且其中四分之一人死亡。 雖然九成以上的腦中風發生於50歲以上。


雖然九成以上的腦中風發生於50歲以上。但近年來腦中風有逐漸年輕化趨勢,需要更多人懂得調整生活型態,以預防重於治療來看待腦中風。


50歲以上有危險因子的人(高血壓、糖尿病、抽菸、高血脂等),醫界建議應在健康檢查中,加入超音波頭頸部血管篩檢。


而當發生症狀時,更需要懂得就醫,以磁振造影等檢查做更進一步確認,而不是不以為意,以為發麻、摔跤、看不清楚沒什麼關係,其實很可能身體正在進行小中風、或眼中風。


就醫檢查若發現頸動脈嚴重狹窄,可考慮積極治療以預防中風,治療選擇有吃藥、頸動脈內膜切除術、頸動脈支架置放術等等,健保局已於7月核准給付頸動脈支架手術與耗材。
時序進入秋冬,中風易發季節,需要您多注意自己與家人的多方面健康細節。


突然摔跤、發麻 小中風需立刻急診
常有人說,六、七十歲人禁不得摔,一摔就生病。事實上,與其說是「摔壞的」,不如說是「小中風引起摔跤、發麻」。


不要不當一回事,應立即急診、住院觀察,以提防更嚴重的發作。


個性活潑的王老先生參加街頭活動,突然覺得口齒不清,沒辦法跟著吶喊,單側手腳陣陣發麻無力,身子有點站不穩。他認為這是激動和疲勞的正常反應。


不到一個月,老先生晚上回家,一跤跌入水溝,家人只注意到外傷,扶他去縫傷口。老先生還是不以為意,貼著膠布四處找朋友吃吃喝喝。


又一個多月後,他發生腦中風,左側身體癱瘓,從此臥病在床,成為家人沈重的負擔。小中風來得急去得快,病人往往不以為意,以為很快恢復就表示沒事,卻不知道,這是腦中風的嚴重預警,警告身體有問題,而且還可能惡化,必須立即接受檢查和診療。


預測腦中風的重要指標
腦中風有兩種,一是血管破裂出血(出血性中風),約佔17%,另種是頭顱內或頸部的血管阻塞不通,造成缺血性中風,約佔83%。


中風前兆,臨床上稱為暫時性腦缺血發作(TransientIschemicAttack,TIA),俗稱小中風(ministroke),動脈供應腦部的血液循環突然阻塞,使腦部對應部位的細胞突然短暫缺乏氧和養分,導致那個部位所司的功能暫時減退,一旦栓塞沖散或溶解,供血恢復正常,腦部的功能也會恢復。


小中風的症狀和腦中風一樣,只是持續的時間長短和嚴重的程度不同。小中風的症狀比較輕微,大多只持續5~20分鐘,而且會在24小時內恢復。超過24小時就稱為中風。


美國中風協會將小中風和腦中風的症狀分為五大項:
1.手腳或臉部突然發麻或無力,尤其是身體的單側;
2.突然感到困惑,口齒不清,或聽不懂別人的話;
3.單眼或雙眼視力突然模糊;
4.突然舉步困難,覺得昏眩,失去平衡或協調;
5.突然不明原因的頭痛欲裂。


小中風的症狀持續時間雖短,仍可能使部份腦細胞因供血受阻而壞死,造成腦部的部份功能永久受損。這種傷害有時很微細,不明顯,患者本身可能不會察覺,必須經過專家仔細檢查才能確定。


除了驗血和量血壓等一般檢查項目以外,心臟超音波和頸動脈超音波是診斷小中風的重要依據,如果需要進一步檢查,可以做磁振腦血管造影。


小中風發作後恢復,並不表示危險性消失,如不即時接受妥善診療,可能會增加腦中風、心臟病發和死亡的危險性,因此國內有專家稱小中風為「隱形殺手」。


「ㄆㄧㄚ一下缺血,就好比打一下,可能死了多少個細胞,表面上看不出來,可能一次真的沒什麼關係,但多幾次就有關係了,」台北榮民總醫院神經血管科主任胡漢華形容,小中風可能一再發作,症狀可能不同,再次發作傷害更大,最後甚至可能導致腦中風。


小中風發作後的第一個月到第一年內要特別注意。據統計,一成小中風病患在發作後一年內出現嚴重腦中風;三成在五年內嚴重腦中風。


台北榮總心臟科陳肇文醫師進一步指出,發生腦中風時,合併其他心臟血管或周邊動脈問題的機率達60~70%;而當周邊動脈有問題時,心臟血管或腦血管出問題的機率達三分之二。


發作時間短,容易被忽略
但國人極易疏忽。衛生署調查,65歲以上的人有11.6%,40~64歲的民眾有3.41%,疑似發生過小中風。但發生小中風後,有36.9%的人沒有做進一步檢查,69.4%沒有因此做體重控制,47.6%仍沒有運動,30.5%仍繼續喝酒、26.6%沒有因此戒菸,顯示國人不重視小中風的威脅。


美國舊金山加州大學江森博士認為,小中風來者不善,卻容易被基層醫療忽略。他因此呼籲,發生小中風時,「要立刻直接去最近的急診室就醫」,以掌握時間,徹底的檢查和診療。


已愈來愈多專家反對將小中風和腦中風分開。胡漢華醫師說,「其實小中風發作和心臟病發一樣緊急,應該受到同等的重視」。不贊成區分小中風和腦中風這種沿襲傳統的做法。


德國神經學家米爾一發現病人是小中風,就立即安排住院,他研究發現,將兩者區隔開來容易引起誤導,造成小中風病人心態上疏忽,復原狀況反而不如腦中風病人。


台灣的臨床研究也證明,奇美醫院神經內科林慧娟醫師曾針對院內131位暫時性腦缺血(TIA),和198位輕度中風的人比較臨床特性與預後,研究發現,有15%的暫時性腦缺血病人在7天內會發生腦中風,特別是男性、大動脈粥狀硬化的人,發作機會是一般人的5倍。


而有高血壓病史、症狀持續時間超過30分鐘的人,則是2.5倍。所以林慧娟也主張,有需要宣導民眾一發作立即就醫。並且醫生應改變觀念,「不要只觀察病人幾小時、照張斷層就好了,應是住院觀察、積極安排穿顱超音波與核磁共振等檢查。」


加強警覺心和應變能力
先進國家都已拉響警鐘。美國、英國和加拿大的專家紛紛呼籲,加強對小中風的警覺心和應變能力。美國政府更將提高對小中風和腦中風症狀的認知,列為2010年全國健康目標之一。麻州於7月初還明文規定,全面提升中風緊急醫療設施與人力,使全州自10月起,所有中風病人得以在一小時車程內的醫療設施獲得妥善診療,不致延誤。


胡漢華醫師表示,台灣在建立中風緊急醫療結構上,仍在起步階段。他也呼籲,「不論小中風症狀持續多久,都應該立刻去急診,並且留院一、兩天密切觀察和診療」,預防小中風復發或病情持續惡化,因為前二天機率最大。


留院期間的檢查項目包括臨床檢查、神經影像學檢查、神經超音波檢查、心臟方面的檢查及實驗室的檢查,以找出中風的原因及危險因子,以便對症下藥。司晏芳協助採訪(審稿專家:台大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葉炳強)


哪種人容易小中風?
男性小中風的機率約是女性的1.3~1.5倍。年齡愈大,小中風機率愈高。氣候愈冷的地方,如西伯利亞和哈爾濱等地,小中風發作的機率愈高。


其他危險因子,包括高血壓、膽固醇過高、心臟病、動脈硬化、糖尿病、肥胖、抽菸、不健康的飲食習慣、和自體免疫疾病合併抗磷脂症候群。


預防小中風的飲食
除了飲食要清淡少鹽,控制熱量及多運動,控制血壓、血糖和血脂肪等危險因子外,平日飲食注意營養均衡也是預防小中風的要訣。


●每天吃一份蔬果,能使婦女中風機率減少7%,男性中風機率減少4%,根據美國1999年發表兩項大規模的長期研究顯示。
●平日應注意攝取富含鉀、葉酸、抗氧化物和鈣的食物,及含豐富可溶性纖維的燕麥和豆類等。鈣能減少婦女的中風機率。
●味噌、豆腐和豆奶等黃豆製品能降低體內壞膽固醇,提高好膽固醇的含量。
●每週應食用2~4份富含Omega-3脂肪酸的深海魚類如鮭魚、鮪魚和鯖魚等。
●平日服用含葉酸和維他命B6、B12的綜合維他命。自我測驗


你會不會正在發作小中風?
以下10題是非題,測驗你的小中風警覺性:
1.單眼或雙眼視力突然模糊或看不見。
2.突然覺得胸口疼痛。
3.單側的手腳或臉部突然發麻或軟弱無力。
4.小中風可能造成死亡。
5.突然覺得困惑,話說不清楚,或聽不懂別人說的話。
6.突然舉步困難。
7.小中風的症狀通常持續超過一天。
8.突然昏眩,失去平衡或協調感。
9.突然頭痛欲裂。
10.發作時,不要大驚小怪,立刻躺下來休息就好。


解答:1.○2.X3.○4.X5.○6.○7.X8.○9.○10.X







當你有上列問題任一項可能是小中風的症狀,應儘速就醫。